您好,欢迎访问迈向新征程---中国高铁品牌“走出去”商务汇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今日轨道交通
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弱电集成系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指南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安装技术手册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实用技术指南
工程管理实用技术与案例分析
今日轨道交通
今日轨道交通
 
“老中青”铁路人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来源:今日轨道交通     作者: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7日


1996年,刘金娣(右)和同事在列车软席车厢合影


2015年2月,刘金娣在高铁上服务外籍乘客

 

    40年沧海桑田,火车从慢到快,高铁从无到有,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工程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铁路网遍布全国。从冰雪北国到彩云之南,从渤海之滨到世界屋脊,一条条钢铁巨龙驰骋在中华大地,一声声汽笛轰鸣响彻神州九霄。从绿皮车到红皮车,从动车组到高速动车组,一代又一代铁路人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和变化。
     如今,“90后”正在用青春再创“新铁路人”时代。
【1980年代】
    餐车厨师姚永林:
    上世纪80年代,
    列车上的盒饭很畅销
    姚永林是南昌客运段苏州车队的一名餐车厨师,在铁路工作已经整整四十个年头。
    1978年,19岁的姚永林进入南昌铁路局客运段工作,成了一名餐车厨师。“上世纪80年代,列车上的盒饭3角钱一盒,推到车厢里很畅销。那时的盒饭跟现在不一样,当时是用铝制的盒子装的,旅客吃完后,我们还要去车厢把盒子收回来。”姚永林回忆起刚参加工作在列车上卖盒饭的情景时满是感慨。
    因为姚永林的父亲是一名老餐车长,所以选择就业时,他也选择了餐车,也算是子承父业。在餐车里炒菜,冬天还好,到了夏天,闷热的铁皮车厢加上火热的炉灶,干活时必须随身带着一条毛巾,把汗擦干净。在晃动的餐车里炒好菜,对于姚永林来说也是个大考验。“列车运行多少会晃动,刚上车炒菜时,总会不小心洒点盐、溅些油在台面上。时间长了,手中的铁勺也就掌控自如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列车上自带方便面等食物的旅客渐渐多了起来,来餐车点餐的旅客开始注重养生,菜品告别了多油、多盐。除了盒饭、炒菜外,列车还会根据线路的特点,制作沿线的特色小吃供旅客选购。
【1990年代】
    列车长刘金娣:跑普速车18年后被调入动车车队
    刘金娣出生在铁路世家,父亲和哥哥都是铁路工人,他们把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十年奉献给了铁路。长大后的刘金娣继续踏着父亲和哥哥的足迹,成了一名乘务员,如今,45岁的她已经是列车长了。
   “能在高铁上工作,我自己也没想到,短短五年间,动车、高铁已经影响着每个人的出行和生活,发展特别快……”说这句话时,高铁列车长刘金娣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刘金娣进入南昌客运段担任乘务员是在1996年1月。当时,她值乘的是时速80公里的绿皮车。从南昌开往北京西,单程要26小时。在那个没有空调车的年代,拥挤而闷热的绿皮车见证了几代中国人的旅途奔波,刘金娣的跑车生涯就是从绿皮车开始的,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1996年9月,京九铁路全线通车。刘金娣“升级”值乘了南昌至北京西的K68次列车,列车时速由原来的8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运行时间也缩短到了16个小时。“当时刚跑有空调的列车,心情很激动,就跟自己换了新装一样高兴,大家工作都特别带劲。”刘金娣清晰记得刚跑空调列车时的兴奋劲。
    刘金娣跑车经历最长一段的时期正是值乘普速空调车,这一跑就是整整18年,这期间她完成了从乘务员到列车值班员到列车长的岗位成长蜕变。
    2014年6月,刘金娣因工作业绩突出,被破格调入了动车车队。新环境、新设备、新要求,200公里的动车时速是原来绿皮车和红皮车车速的总和。由于动车乘务员年纪普遍偏小,而刘金娣想要“不掉队”,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追赶。新的动车业务知识、与旅客相处的语言行为服务技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都需要全面掌握。
【2010年代】
    高姐姜杨:亲眼见证铁路的快速发展
    1992年出生的姜杨二十刚出头那年,就独自离开东北老家,来到了南昌,成了一名动姐。2018年是她来到南昌工作的第六个年头。
    刚上班的姜杨被分配在开往北京西的直达列车上,扫地拖地、叠被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对于在家从不做家务的她来说,这是一次历炼。后来,通过努力,她又调到了动车,成了一名动姐。
    在她的印象里,变化最大的除了列车硬件,还有班组的人数,原来出乘浩浩荡荡二十几人,如今动车上乘务员是一长两员。夏天、冬天,她都不用再站在车厢外面立岗受热受冻,只需面带微笑站在车厢内连接处欢迎每一位乘车的旅客。她不用再拿着扫把拖把频繁地穿梭忙碌,只需要手脚麻利地掌握车厢旅客的去向,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服务。如今,她又成了一名高铁乘务员,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高姐”。值乘高铁后,旅客出行的幸福感让她体会最深。以前,出行的旅客总是赶上车、赶下车、赶回家,而如今,有乘车观赏风景出行旅游的、有带着书包在列车上做作业的、还有泡上一杯茶戴着耳麦听音乐看书的。她说,服务旅客的工作不像以前那么难了,旅客出行感受到幸福感了,她的工作也越干越顺畅了。
    跑普速车时,从南昌到北京需要12个小时,姜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列车上当晚班,熬夜下车后休息的两天里,她连地都不想下。后来,开通了动车、高铁,最早走沪昆高铁线,从南昌西至北京要8个小时。随着2017年底武九客专铁路的开通,她值乘的这趟列车时间又减少了2个小时,只需要6个小时就能从南昌西到北京西。姜杨说:“终于可以每天睡个足足的美容觉了。”
    短短几年,她从一个东北外来妹蜕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南昌秧子”;从不知道动车长什么样子到熟练地穿梭在高铁车厢里为八方旅客服务,她亲眼见证了铁路普速、动车、高铁列车的快速发展,并参与了旅客出行的幸福体验旅程。

本文转载自《今日轨道交通》,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版权作品。